Paul-Albert Bartholomé的社會主義紀念碑 

>>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Paul-Albert Bartholomé

朋友剛從巴黎自助回來,看在困在圖書館的我~真是心酸!
(因為原本以為本人可以二年畢業,而相約而行的夢想旅程!因本人不爭氣而作罷~殘念!)
一連串的照片中,出現我大學時就很想親眼目睹的作品~Bartholomé的死亡紀念碑.

日落前的哀悼

全景

保羅-艾伯特•巴托洛梅(Paul-Albert Bartholome)一位法國雕刻家,以墓葬藝術(Funerary Art)作品而成名。曾進入學院習畫想成為畫家,1886年轉攻雕刻。未受過正式雕塑訓練,但對大自然以及前人傑作作了仔細研究。最出名之作品為創作於巴黎 拉歇茲神父(Pere-Lachaise)墓地製作的《死者紀念碑》。作品包括各種不同悲傷姿態的哀悼人物,儘管建在基督教墓地,其表現的感情卻是非基督教的,帶有自然主義的入世象徵。晚期傾向於類似(Rodin)的印象主義雕刻,圖一<哭泣的女孩>是我個人十分喜愛的作品,最令人感動的是~論文的研究對象,也表達過自己深受他的作品感動,比較二人的雕塑表現,在手部的呈現上十分雷同,以掩面而泣的手部強調表現極哀慟的情緒,可惜此次論文並非 形式主義分析的藝術史,否則真的是不錯的書寫題目,將來有時間一定再深入研究.
巴黎的 Pere Lachaise 公墓 (Cimetiere du Pere Lachaise )位於巴黎20區,但是在電影"巴黎,我愛你"中卻是放在十四區中?! 王爾德的法式鬼影追追追!哈~拉謝斯神父是路易十四的御用告解神父,十七世紀時,此地原是神父贊助給退休神職人員的住所。1803年墓園落成後倍受青睞,許多古人遷葬於此,使後人倍感興趣。對我那位音樂家的朋友,拚了命的想看一眼蕭邦的墓碑!(因為當年考試時,用了他的曲目,順利進入維也納大學!我說~你爸媽才是該感謝的金主吧!大哥~~~)
對我而言,則是意謂著”巴黎公社的革命之牆”為社會主義重要聖地的公墓.
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公社起義失敗,抗爭中死了兩萬五千人後,最後的147名志士
在5月21日撤入公墓和鎮壓軍隊背水一戰以死抵抗,5月28日於墓園牆邊遭槍決犧牲
倒下之處就地築成壕溝,遺體埋葬於壕溝與聯軍分界牆下。所以史稱5月20至5月28日
為"5月流血周",而這面長20尺的圍牆則被稱為"公社戰土牆",象徵對革命戰士的記念.
Bartholomé在1899年時創作此作品時,或許可能是以”高貴靈魂的記念”來創作?
不得而知,但是此面牆的歷史意義,將帶領著我們記住革命的價值和希望~世界和平!

 此生必去景點之一Y!

Read more...

我的投一休四

菜鳥之美照


煩悶的暑假,下班後直衝圖書館成了每天必行的功課
姑且不論留多久,仍然要讓自己維持思考論文的習慣
而最大的娛樂便是看王建民的比賽,而且原本就是洋基
球迷的我,自從2005昇上大聯盟便默默鎖定官網


當初國內並沒有直播,很多時候都是上網看英文版
死老美的英文又超快,連我自認聽力很強都鴨子聽雷
不過棒球本身是無國界和語言限制,只要看到就開心了!
而國內最近的直播賽事,相信有許多人都和我一起熬夜失眠
最好笑的是,連我們醫生都會假借上廁所之名,問我比數!哈~
也有老伯伯回憶當年紅葉少棒打入世界賽時,
全眷村的人衝出門口歡呼的往事!

anyway 對於原本就熱愛棒球的我而言,
王建民成了支持我論文生活的一大重心

論文寫完必做十件事之一~~重回NY看小民!

Read more...

版畫課之aura

>> 2007年7月6日 星期五

合成版作業

版畫是一種很迷人的媒材 ,也很可怕(因為錯了,無法回頭!只留下深刻的沮喪..)
時常在想,為什麼藝術可以如此迷人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手感的痕跡
甚至於是觀念藝術中,藝術家的文字稿 ,都十分迷人......
很多時候在研究作品時 ,我很喜歡回到草稿的部分 ,去仔細觀察作品最初欲表達的氛圍

當然我不是指Walter Benjamin ,在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的aura(氛圍)
事實上,其實Benjamin 的觀點,不夠符合現實 ,作品雖然因為複製而失去原作的氛圍
但是他卻忘了,人本身的行動性和思考能力 ,由其是當代藝術的aura,往往是影像複製
所無法表達的 ;同時也使得觀者,更想至收藏地(例如:博物館) 來一探虛實..不能說是"消失"
而是挑戰觀者的判斷力 ,又或者可以改為"迎向靈光集中的時代"

anyway...原作獻給與我共同上版畫的大家!

Read more...

About This Blog

Lorem Ipsum

  © Blogger templates Romantico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