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Albert Bartholomé的社會主義紀念碑
>> 2007年7月25日 星期三
Paul-Albert Bartholomé
朋友剛從巴黎自助回來,看在困在圖書館的我~真是心酸!
(因為原本以為本人可以二年畢業,而相約而行的夢想旅程!因本人不爭氣而作罷~殘念!)
一連串的照片中,出現我大學時就很想親眼目睹的作品~Bartholomé的死亡紀念碑. 日落前的哀悼
全景
有些話一直在說,有些事一直重覆,有些感覺永遠存在,所以有些日子必需寫寫寫
Paul-Albert Bartholomé
朋友剛從巴黎自助回來,看在困在圖書館的我~真是心酸!
(因為原本以為本人可以二年畢業,而相約而行的夢想旅程!因本人不爭氣而作罷~殘念!)
一連串的照片中,出現我大學時就很想親眼目睹的作品~Bartholomé的死亡紀念碑. 日落前的哀悼
全景
合成版作業
版畫是一種很迷人的媒材 ,也很可怕(因為錯了,無法回頭!只留下深刻的沮喪..)
時常在想,為什麼藝術可以如此迷人 ,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便是手感的痕跡
甚至於是觀念藝術中,藝術家的文字稿 ,都十分迷人......
很多時候在研究作品時 ,我很喜歡回到草稿的部分 ,去仔細觀察作品最初欲表達的氛圍
當然我不是指Walter Benjamin ,在 "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的aura(氛圍)
事實上,其實Benjamin 的觀點,不夠符合現實 ,作品雖然因為複製而失去原作的氛圍
但是他卻忘了,人本身的行動性和思考能力 ,由其是當代藝術的aura,往往是影像複製
所無法表達的 ;同時也使得觀者,更想至收藏地(例如:博物館) 來一探虛實..不能說是"消失"
而是挑戰觀者的判斷力 ,又或者可以改為"迎向靈光集中的時代"
anyway...原作獻給與我共同上版畫的大家!
© Blogger templates Romantico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