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情歌

>> 2008年3月24日 星期一

很誠懇的男聲Michael Buble',
加拿大人,許多人認為他復興了老式爵士
但是相較於他翻唱的老歌,
我卻認為他是唱出舊式男聲的誠懇,
連人都長的很誠懇,帶點Oldshool的害羞
一種"我只為了你歌唱"的聲線
很容易會直接進去聽者的內心深處

適合初夏夜晚的"everything"


"home"~~A段進歌的部分,是我最喜愛的部分


" Lost "- 此為新版,我認為比較有特色

Read more...

where is my "a good year"?

喝到朋友由德國帶回的Trokenbeerenauslese(TBA)(就是白酒啦!)
雖然不是我本身的最愛Eiswein(德國冰酒),但是也是極品
一直想收集2007年的Eiswein,但是又考慮去年底時德國天氣不佳
所以下不了手,但是喝太多加拿大的VQA,似乎已經沒有吸引力
VQA是正版冰酒的認定標準,
加上沒有場所可以保存冰酒(台灣真的太熱了...我家冰箱已經客滿)

TBA,就是所謂的"貴腐酒",這個翻譯很怪,等我問到好一點的譯名再PO
其分類名是由德國6個酒類分級出來的,最高級的便是Eiswein
德國法律規定Qualitaetswein mit Praedikat(QmP,特別優質酒)
的葡萄酒,為6等:
Kabinett“珍藏”: 要求用完全成熟的葡萄來釀製
Spatlese“晚收”:比Kabinett晚收成,約10天,為了增加甜度
Auslese“精選” : 又比Spatlese再要晚一點收成,而且收成時要逐串
選擇葡萄, 有一些葡萄表面會带有些貴腐霉菌(益菌)
Beerenaulese(BA)“顆粒精選”:由帶有貴腐葡萄所釀制的甜酒,
只用經過益菌作用的葡萄, 需要對葡萄一顆
一顆的進行手工選擇,所以有顆粒精選的名字
Trokenbeerenauslese(TBA): 是比BA更加深度的益菌葡萄,大概要
失去95%的水分,甜度 最高。
(Troken,是指乾燥的; beeren 果粒; auslese是精選= "乾果顆粒精選”
另外一個級別就是Eiswein“冰酒”
貴腐酒,英文應該是 Noble Rot。
法國則是在Bordeaux的 Sauternes 和 Barsac所產的酒
德國產的 Beerenauslese 、 Trockenbeerenauslese

貴腐酒產生非每年皆有,是一種帶有貴腐黴菌(益菌?)的葡萄所釀成,
應該說貴腐黴(灰黴菌)產生需當年夏天有持續晴天外,
九月起到收成期,需中午前低溫有濃霧且下午是出太陽的好天氣配合下,
才會在葡萄上生成貴腐黴。(以地球暖化的現象來說,TBA比較符合潮流)
而且需等到十一月才收成,期間不能遇到下雨,否則葡萄完全沒用。
這種黴菌附著在成熟的葡萄上造成葡萄穿孔、水分蒸發幾近於葡萄乾,
留下很濃的糖份與香味,慢慢發酵釀造後,成為香又甜的養生葡萄酒
這種酒非常的甜美,而且富有蜂蜜、椴花、柑橘、榛果的豐富氣味。

不知為何,這種白酒讓我想到A good year中的"失落的角落"
口感沒有冰酒單純,但是有一種很溫暖,帶有水煮洋梨的香氣與口感
據說2001年的Riesling的TBA為上品(想到就流口水~~真想喝一口!)

另外,我還是必需指出為何我本人還是傾心德國的Eiswein
它用的葡萄不能有黴菌,必需是健康的葡萄(VQA不確定)
而且德國規定其甜度要跟BA一樣,
可想而知其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完美條件
我目前也只喝了不到10瓶Y~~~看來人生還有許多要完成的使命!

Read more...

我們看著這一切發生

>> 2008年3月22日 星期六

有很多人說,是阿扁的錯,是民進黨的錯,是很多人的錯
但是眼見這一切發生的我們,沒有錯嗎?
每個人都知道台灣主權與認同的重要
但是我們真的有認同不同的政治立場嗎?
明明是身處台灣的人,都應該要認同的史實
卻因為種種的因素,讓不了解的人更不了解
不是說好了,終於可以讓更多的人支持台灣,更愛台灣
為什麼台灣意識等同於民進黨?台灣獨立成為一種罪?

最令人難過的是,好不容易受到重視的台灣史實
包括228和白色恐怖等,需要台灣人民引以為鑑的史實
卻成為政治消耗品?
德國在猶太屠殺的紀念日,不論政黨及人民都了解史實的意義
我們花了八年,最後可能落到成為某政黨的節日舞台
這才是真的令我難過!
如果說這八年來,
民進黨無法教育國民黨的支持者,這些正確的事
我想~~是的!民進黨真的是失敗了...敗在自己的手上
也同時敗在我們這些支持者的主觀及不夠寬容上
因為,我們只忙著在相同的圈子,尋找認同
卻忘了,天平二端的平衡,才是王道

kollwitz,1919年的< Mütter >,描繪在威瑪政治建立初期
身為一位母親,欲強烈保護孩子的心情
帶有雕塑表現手法的工人雙手,呈述出人民對現況的應對態度
圖像的正前方,懷抱二位小孩的母親,影射了她和許多母親的反思
當時德國革命時,許多人出於愛國之心義不容辭的將子女送入戰場
但是~~歷史也說明了,理想的殘酷真實面

最後,人民不再相信所謂的"革命", 而是相信只有自己可以保護自己

我認為,如同kollwitz在畫中傳遞的"人民自覺力量"
這一切也許不是壞事,或許現在正是"最好的時代",

Read more...

德國~開朗左派良心團

>> 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在我學習英文的過程中,除了美劇和電影外,聽英文歌的幫助也很重要,
因為當你喜歡歌時會想了解歌詞,希望可以唱上一二句...有時候還可
以交朋友. N年前在Empire State Building 上,無意和一個學設計
的英國女生聊了起來.聊著聊著,突然我哼起Nelly的Dilemma,
英國女生突然很驚訝並且告訴我,當她要來NY前,
有一個男生也對她唱了這首歌,而且希望她回英國後二人有所發展
就這樣二個人在飄雪的82樓上,聊著不同國家的感情觀,一樣崁岢的情史
昨天,驚奇的收到她的mail,原來和我同年的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服飾店
她看到西藏的新聞,要為我打氣!~~~哈~是怎樣,黃皮膚都是同一國的喔~~
雖然有點好笑,不過還是小感動...
有時候就是需要這種很久很久才出現的朋友來點溫暖

最近猛聽德文歌,也希望將來去德國時,還可以用它來交朋友~~
Wir Sind Helden應該是最瘋狂的德文團了,十分值得一聽!
國內有人翻為什麼"大英雄"?...明明只是"我們是英雄"Y
這個團很不一樣,標榜本土的德國團,反美,反全球化,
歌詞和議題都很社會主義,不過卻不是像閃靈一樣的極左派
而且帶有希望的小左派,讓人沒有辦法拒絕加入他們的行列
極少數有良心,又賣的極好的德國樂團~~~(決定收集他們的CD!)

Read more...

所謂的品格,是打死不承認?

>> 2008年3月5日 星期三

原本已經綠不起來的心情,最近又再度因為選舉而沮喪
如果說總統侯選人,老是將所謂的品格放在嘴邊,
打死不承認其作為,真的很難令人信服
你說,開放中國的學者來台教書?
你以為上課只是單純知識的傳遞?
學術研究的領域,還包括意識形態的互動
當今中國的高學歷份子都是由中國共產黨資助出國
你難道會猜不到,他們有多愛國?
這種情勢又跟歐美各國的情勢有別
美國人對台灣人的認同,由於非直接利益考量,他們並不在意
但是,如果換成中國籍教授,一切會如此簡單嗎?
我的人生到目前還沒有聽說過,有中國人支持台灣主權的談論
可能是我認識的人還不夠多...?

對我而言,中華文化好比歐美史一樣,case by case
喜歡的人再去研究,而不是將之視為台灣文化核心~~
好不容易,我們的學生才多了解了一下自己居住土地的人文歷史
卻有可能因為政黨輪替,蔣公再度復活,課程再度大改
到底你們把教育當什麼?

嗯...這一次,我一定要出門投票,為台灣投票,為我自己的想法投票
PS": 我在想是不是可能在選票上,
多加一格 " 本次選舉無效"之類的空格
因為這二個橘子,我都不喜歡Y,不過我還是支持本土味..卡實在!

附上我極為欣賞的戴寶村教授,在華視開設的台灣史課程(線上版)
http://www.southnews.com.tw/taiwan_story/
另外,還有一場我學長有參與的"台灣教科書之龍捲風",
超有趣!必看!我真的應該去唸台灣文學所..殘念!




趁現在還看的到時,多了解台灣文史的發展,因為~~可能之後就看不到囉!
因為~~有人主張全面回復中華文化,走向非正常發展Y!鄉情~~

Read more...

錯過今年最想要的工作

>> 2008年3月3日 星期一

畢業卻令人沉重,尋找藝術相關的工作似乎十分困難
已經有了出國的準備,但是在這一年的準備期中
仍希望可以得到想要的工作,
最令人難過的便是一份文建會綠島人權園區的藝術工作
一個人一輩子很少會出現,自己喜愛且觀注的議題可以結合工作
然而,工作是不等人的!令人無言....
雖然無法如期在畢業前應徵此份工作,但仍有許多的想法
附上,我原本要應徵的短文,也算陳述了內心的想法

綠島文化園區之「三不一沒有」
台灣目前的文化園區規劃,時常給人感覺是一樣的文化政策不斷的套招,對於目前仍然尚未完整開放的園區,筆者認為最重要的並非在於急切的發展建議,而是觀察已經發生的問題,從其中思索解決之道。身為亞洲首座的人權藝術園區,由簡入繁的過程中該如何掌握其中的美學原則?如何以台灣文化本身的獨特性為籌設方向,跳脫現有的藝術園區模式,才是規劃一個亞洲最獨特人權藝術園區永續經營的最大挑戰。
一)不將一般古蹟重建模式,套用綠島監獄遺址之修護工程。
當紀念物的歷史痕跡,在未考證並思考整體建築氛圍而被任意變動,如鹿港的不見天街,改建為種滿小葉欖仁的觀光街景,與景美園區內的改建牢房中,令人不可置信的原木地板,其歷史紀念價值形同斷裂,正是最嚴厲的負面例子。最佳的修復古蹟工作,應該是由原本建築物建材中取材,以求還原建築物本身的原始氛圍,老舊的灰泥牆,宜使用老式的灰泥抹平,磚砌與不同材質的碎石牆也都力求用類似原本材質,來減緩建築物因新舊不接而引起美感衝突,扎實的文史收集正是為了提供修護而存在。另外,所有與修理相關的措施如修補和取代等,都必須是「可以拆開還原的」。 負責保存的人員,應該和建築結構師或化學分析家共同根據古蹟建築物的特性設計完整計劃。例如,例用x光及化學檢測確定建材特性與損壞處,一種「修理優於更新」反覆施行保養原則的修護,或許更適合此類園區式的歷史古蹟群,其它包括園內小徑與植物也必須持續留意照顧。
(二)不將人權藝術活動,等同於休閒活動
文建會「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文化政策,面臨最大的問題在於無法真正的融入一般民眾的文化生活。如同藝術家爭取曝光的展覽策略,如何在運用大眾媒體來增加國人對人權文化園區的認同,是一門重要的功課。然而,大眾媒體的最大特色在於它吸收所有的風格,所以運用大眾傳媒時必需有所堅持。一個具有人文價值的藝術園區,不需要成為參觀人數第一的園區,而是要成為“獨特”的人文藝術園區。如同德國猶太博物館其獨特哀悼氛圍,或是Horst Hoheisel將公共紀錄物,以一種逆紀念物形式融合於景觀中;還有Maya Lin的知名越戰紀念碑,不只拉近了觀者的距離,也同時維持了公共紀念區的嚴肅性。這都說明了,公共性與私人性之間的批評距離,正是此類藝術園區的要點,傳遞出藝術本質上的終極關懷,觀者自會有所感動。重點不在於累積入園人數,而是將園區的獨特性展現出來,發人省思的活動並不見得無法集聚群眾,牽手二二八活動及入聯公投在紐約,都引起國人大量主動參與。這是因為群眾認同自己的選擇,同理可證,對於人權文化的參與也應該以爭取群眾認同為文化活動的設計目標。
(三)不局限綠島人權博物館館的可能性  
藝術作品所傳遞的自由人權訊息只是一種媒介,藉由藝術品的意識形態,來引發一些無法控制甚至於是尚未發現的心靈。園區本身的建築物便是最好的集體記憶展示場域,它的人權精神是經其展出地點被強調出來,將空間本身視做當時在白色恐怖下台灣人的歷史故事來銓釋,將整個建築視為是一個介於建築學和雕塑間的藝術作品。建議園區發展為以藝術為取向的人權文化園區,藝術史上有許多藝術家投注於此類議題,而藝術作品與觀者鑑識時的所形成的個人沉思空間,更加呼應了原本園區欲傳遞的意識形態。正如柯比意式的「散步建築」來展現園區精神,如能再搭配設置具有代表性的永久裝置藝術,如德國猶太博物館中,以色列藝術家Menashe Kadishman鋪滿面孔的永久性裝置展覽,引起觀者深刻的省思與感觸。又或者如同George Segal具有人權訴求的雕塑群像作品,引導出反省和沉思的力量,藝術無法為政治做多少事,但是回應政治的掙扎,卻可為藝術作許多事。利用藝術來保留集體的歷史記憶讓觀者在園區中,感受當年台灣人所遭受的不公平人權對待,將園區塑造為“可以閱讀的藝術品”一種環境藝術的展現。園區的設立,正是一種抗議藝術的落實。
「人權文化園區」在規劃上,本文除了反思目前園區是否落實當初的規劃方向外,也希望找出一條連接文化藝術園區和社區居民的連線,使得人權藝術能真正落實到居民的生活之中不致成為菁英文化,進而建議規劃一文化街區,發展文化產業,包括:
(1)發展園區意象為主體的相關商品
(2)推廣綠島產業與藝文、文創業者、並且與地方藝術家合作
(3)發展人權文化相關主題,以故事化發展人權博物館品牌、善用當時的相關舊照片、圖騰加以授權運用
(4)結合地方聯合票券的門票策略( 一日券)
(5)突顯人權文化主題並結合週邊商家的整體規劃
(四)沒有教育不了的觀眾,只有令人傻眼的美學素養
筆者認為文化園區,在台灣往往落入政府高調的文化訴求中,卻忘了園區身負的社會藝術教育功能,主要訴求在於“人本”。一座文化園區最大的成就並非取決於展覽的成功與否,而是在於觀者藉由文化園區所喚醒的人權思維及文化認同。
然而,國內對於文化產業的專業性,卻往往落入缺乏法令規範及投標競價的循環中,文化執行者如果都無法尊重且喜愛其文化,又如何要求觀眾有所感動?以致於國人參觀文化園區的美學素養,直接影響了各方面的藝文訴求,或許對於一般文化園區的經營上,必需考量整體園區的附加觀光價值。但是,對於人權文化園區而言,最大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深度的文化價值。如果觀眾是為了尋求歡樂而來到園區,那麼或許他們可以考慮到六福村得到娛樂價值。這樣的說法,並非預設觀眾的立場,而是更加尊重那些對人權文化園區有所認同的觀眾。正因如此,我們必需重視其教育功能,除了園區內的文教互動策略外,也必需設計相關主題的藝術教育活動與課程,並且結合九年一貫藝術人文課程,達到人權文化的全人教育理想。我們期許綠島文化園區成為具有與社區、學校結合的博物館館特質,改善綠島附近舊市區文化環境,同時也成為台灣人權文化,社區發展與藝術教育結合之典鎚。所以必需多加規劃與社區脈絡相關的展覽或活動,將園區廣場讓居民自由利用,又或者推動當地藝術義工社群,建立當地民眾對於園區的認同感。另外,也必需加強園區的國際性視夥,建築物內部需附加外文介面來詳述園區歷史脈絡,呈現出台灣當時的文化歷史記憶,尋找一種普遍性的認同情感。
  
綠島文化園區之「三不一沒有」,或是只是陳述部份的外部觀察,卻也希望由意識形態下沒有說明的部分出發,來完善未來文化園區的整體設置。對我而言,國內擁有如此重視人權思維的文化園區,代表了國家進步的無限可能性。

Read more...

About This Blog

Lorem Ipsum

  © Blogger templates Romantico by Ourblogtemplates.com 2008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