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債#1
>> 2007年4月27日 星期五
口試完~有些重要的事,要做~
首先是~說服自己努力寫下去
再來是~把欠債還一還
決定由 Wim Wenders還起.....
感謝 咆的媽 熱情提供! ~ 還順便練德文聽力!
進度一: Alice in den Städten
在我看來,就是一部關於 道路&陪伴 的影片
美國的公路:
陪伴著重壘美國化的困頓記者 ;美國化的局部都和整體不斷的重覆 ,
不斷的拉扯德國式的耐心 這是不屬於他的地方 ,必需離開
德國的街道:
陪伴著接受遺棄預設的小女孩 ;找尋的過程只是為了思考下一步
籍由另一個人的存在,了解自己是"存在"的 .目的地在那裡? 那不重要!
因為自己將會被找尋到 ,
喜歡他處理很平面的題材手法 ,成功讓每個人都找出內心相同的感受
這個城市的空洞,往往人們都以為自己是獨享者 ,
但其實每個人都是在熱鬧的城市感受孤獨,
分鏡的單一性,成就了影片中的疏離感;
幸好當天本人是處於"有心事"的狀態
否則,看到懸吊式的捷運,隱喻著你我腳下的空洞
是很難忍住不尖叫的Y>>>>>>>>>>>>>>
公路電影的調性~強調旅程本身就是目的地
似乎一定要帶有一點實驗電影的生澀,才能表現出整體的厭倦感
以這部電影而言~在片頭的處理上,最完整...也成功吸引人往下看
找尋本身,應該是帶有"希望性"
但是在穿越德國找尋小女孩家人的旅程中
只感受到城市的無意義擠壓
導演將期待結果的氛圍,
放在最後小女孩和記者,在火車窗外迎風的互訴中
也算是有個交待啦~雖然我不太欣賞太淡的結局
不過以一個攝影師來說
電影對他而言,是照片的集合
對於照片而言,文字似乎是多餘的
看Wim Wenders的作品
就好比是喝一杯白開水
很淡,不過可以解渴
看清楚現實的本質
唯一不足之處是:
片中小女孩的角色無法帶來驚奇
說是Alice在城市漫遊,卻令我有種被城市包圍的沉重
............嗯!必需再k下一部,才能完全了解他的想法!